武術之外的比如場景、歷史事件或人情世故,也多離不開故事發生的那塊土地和人。
法院諭知被告3人各5萬元交保,停止羈押期間禁止接觸、恐嚇或騷擾被害人。8日凌晨,3人中有2人突然拉住小靜的左右手臂,將她拖行到客廳房間床上,小靜不斷抵抗喊叫「不要」但3人無視,接著3人脫掉她的衣服,對小靜上下其手,以手指性侵小靜得逞。
她當時的發文下也湧入許多留言,為她加油打氣。檢方去年11月偵辦,向法院聲請羈押3人獲准,其中一名羅姓嫌犯羈押期間高票當選鄉民代表,因二度延押而無法宣誓就職屏東地方法院今(24)日依共同犯強制猥褻罪,將3人各處有期徒刑4年6月,全案可上訴。法院並諭知被告3人各5萬元交保,羅男交保後已到職。原訂應於去年12月25日宣誓就職,由於仍在押,缺席宣誓就職。
根據檢方說明,偵查過程中,3人一再否認犯行、飾詞卸責。屏東地院合議庭今年7月時審酌,羅男等3人羈押原因仍在,但考量全案證據已調查完畢、審結並定期宣判,權衡比例原則,認已無繼續羈押必要。而中國現在的生活水準還不到美國的2成。
然而每一次,公債和私債都會增加,人們也愈來愈懷疑房市榮景還能持續多久、新的基礎建設是否真有必要。有些分析師警告,中國可能會被通貨緊縮套牢,就像1990年代的日本。美國的敵意也逐漸加深,且正試圖阻撓一部分的中國經濟發展,包括晶片製造業。到了2010年代,每當經濟不穩定,官員就會調降信貸利率、興建基礎設施或刺激房地產市場,力阻經濟災難發生。
而這些錯誤出現的同時,習近平正好在實施中央集權、用心腹取代高層技術官員。消費者支出、商業投資和出口沒有一項達標。
如果因為當局不願刺激消費,使得中國持續陷入通縮,債務的實際價值就會增加,對經濟造成更大負擔。決策者連大幅降息都不願意。在全球多數地區對抗居高不下的通貨膨脹率之際,中國的問題卻截然不同:今年截至7月,消費者物價都呈下滑趨勢。今年北戴河會議無聲無息結束了,為何習近平遲遲拿不出辦法拯救中國經濟? 因此,層出不窮的政策錯誤看起來不像是因為把焦點轉向國家安全,更像是單純的決策失敗。
另外還有房價下跌的問題,慣於預售房屋的房地產開發商也遇到困境,嚇跑了買家。在中國,經濟成長率長期下滑的問題會更嚴重,因為中國人更窮。不過,從某些方面來看,要說中國會步上日本後塵,還算客氣了。但就算以習近平的標準來看,中共的決策也有缺陷。
許多困難源於中國經濟決策的普遍失敗,由於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權力高度集中,情況會愈來愈糟。中國的問題始於最上位者,意味著這些問題解決不了,甚至會惡化,因為經濟上的挑戰愈來愈多,例如人口迅速老化。
文章提到,中國自1978年實施改革開放以來,一度寫下史上最驚人的經濟成長故事:1980年,中國的經濟產出只有美國的1/10,如今已增為3/4。有跡象顯示,習近平認為,中國必須為長期與美國經濟衝突、甚至軍事衝突做好準備。
北京當局已決定不再公布青年失業率和消費者信心指數,近來這些數字都不太好看。文章指出,中國以前還能容許經濟上的辯論,如今則勸誘分析師裝出樂觀的樣子。本月21日,一年期貸款利率只下調了0.1個百分點,令投資人大感失望。然而,在中國政府2022年底放棄COVID-19(2019冠狀病毒疾病)「清零」政策後,經濟不但振興不起來,還從一個泥沼滾入另一個泥沼。如今,決策者左右為難:他們不想製造更多貴而無用的東西、吹出更多房地產泡沫,但也不能採取更多理想的振興措施,例如退休金支出,或發錢給貧窮家庭以刺激消費,因為習近平不喜歡「福利主義」,而且政府希望把官方赤字壓在國內生產毛額(GDP)的3%以下。這就導致了中國政府無力因應經濟放緩。
中國愈是追趕美國,就愈難縮小差距,因為中央集權式的經濟擅長模仿,不擅長創新。況且,中國還要面對比疲軟需求和沉重債務更深層的問題。
政府高層仍有許多人才,但當上位者傳達出來的訊息是忠誠勝於一切,繼續期待官僚能產出理性分析或有創意的想法,就太天真了。所以現在,他強調中國追求國家的偉大、安全和韌性,他願意為了達成這些目標而做出物質上的犧牲,經濟成長也必須是「高品質」。
1990年,日本的生活水準大概是美國的6成。最重要的是,若中共不繼續提升人民生活水準,黨對權力的掌控將會變弱,也更難與美國競爭
長程目標則為全面接軌,涉及國內法大翻修。財政部官員表示,台灣勢必要導入全球最低稅負制,現仍須謹慎精算、評估將對企業、稅收帶來何種程度的影響,並觀察各國實際推動情形,規劃台灣具體接軌方式,以迎接全球反避稅大浪。實施IIR的必要性就會在此顯現,陳衍任說,「因為你不實施,課稅權就旁落他國」。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(OECD)推動反避稅提案,歐盟、日、韓等國家,如火如荼規劃執行堪稱國際租稅史上最大變革的「全球最低稅負制」(第二支柱,GMT)。
最低稅負制三大核心觀念 陳衍任指出,全球最低稅負制3大核心觀念,包含「所得涵蓋原則」(IIR)、「低稅支付規則」(UTPR)、「合格國內最低稅負制」(QDMTT),可視為各國守住課稅權與稅基的武器。中期參照OECD標準,避免給予過度租稅優惠,以優先保留課稅權。
假如台灣沒有實施IIR、中層控股公司的所在地越南有實施,則越南可以遞補課稅權。(中央社)國際反避稅號角已響起,財政部擬研議短、中、長三部曲循序導入全球最低稅負制。
IIR、UTPR制度複雜,陳衍任表示,想要實施,必須與很多國家形成資訊交換的綿密網絡,由於國際現實問題,台灣可能較無這樣的空間,所以目前政府採取CFC(受控外國企業)制度先行的方式,降低全球最低稅負制可能帶來的衝擊。至於是否採取差別稅率,避免合併營收不到7.5億歐元的企業受影響,有待政策衡酌。
不過,陳衍任表示,國內基本稅額徵收率、全球最低稅負制有效稅率,計算方式有些差異、內涵不同,「12%調到15%無法直接解決事情」。因此,陳衍任指出,台灣第二步可考慮導入QDMTT措施,在這一機制底下,可先把稅留在國內課徵,避免其他國家依據IIR或UTPR規則,將稅徵走。事實上,先前也有科學園區業者相當有國際觀,認為台灣要正視全球最低稅負制的發展,適時調高稅率,確保「稅留在家」。陳衍任舉例,台灣的一個跨國企業集團,母公司控股越南子公司,越南子公司再轉投資一間位於免稅天堂的公司A,由於免稅天堂當地稅率是0%,若台灣實施IIR,公司A少繳的15%稅,母公司所在國台灣,就擁有這筆補充稅的優先課稅權。
專家分析,第一步可先調高國內既有的企業基本稅額徵收率至15%、不排除採差別稅率。但採取QDMTT有個前提,即國家稅法設計良好,不可給出過度的稅捐優惠,OECD也設有相關標準,供各國檢視。
假定此跨國企業在馬來西亞也有一間子公司,在馬國實施UTPR的前提下,就會由馬國課稅,使有效稅率達到15%。另一種情境,陳衍任指出,假設台灣是某外商子公司的所在地,外商子公司在台灣享有租稅優惠,有效稅率僅12%,則3%會被實施了IIR的外商母集團所在國課走,因此台灣得逐步檢討租稅優惠的必要性,「你給的優惠太多,(有效稅率)小於15%,就只是把稅留給別的國家去課」。
全球最低稅負制在台落地如何因應? 全球最低稅負制如何在台落地,財政部研擬採取短、中、長程三部曲「緩進」接軌,不會一步到位,而是循序漸進給企業時間因應。台灣最終當然就是實施IIR、UTPR,以完整接軌國際稅制,陳衍任表示,這涉及修國內法,需要考量的因素很多,可視為長程目標
发布评论